当前的中国是个发展的、是个不断修正摸索世界的青少年。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相对增长10.7%。大量的海外资本眼光瞄准中国市场,中国是在变革的,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都在朝国际化、多元化发展。古语有云:事缓则圆,欲速则不达。虽然现代社会并不排斥一夜广厦拔地起的现象,并出现所谓的快餐文化,但高速的发展却给社会中的平民阶级、特别是弱势群体带来了“多元化”的矛盾,学历贬值、工作难、社会保障脆弱、精神情感出现缺陷,变革时代的副作用日积月累,且全部加压到民众身上。
政界就开始提出了和谐社会的主题,媒体开始搞言论开放,草根现象不断,赞扬和批评也各执一词、百家争鸣。这些年网络上,不断涌现的网络暴民事件,不得不让人惊叹,惊叹民众是如此放肆的宣泄心中的梦魇,更是惊叹“人民的力量是如此伟大”了。民众在被社会的是是非非和精神压力蹂躏到崩溃的时候,开始文化潮,开始“研究文化”,站在一方面讲,这是可贵的,我们在加强自己的素质修养来理解世界;反论,这是可悲的,是我们内心空虚矛盾的证明。
我们是慌不择路了。
不过,慌得还算有原因,路择的还算有道理。
当然,现在的问题,在哪个时代都多多少少会有,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我问题,如何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审视它,提出良好的解决方案。
偶然一次,在国际关系学院的校园里,看到一个小孩在一边走路一边念着路边宣传版上的“世界人民大团结”“建立和谐社会”云云的标语,心里只能无奈苦笑,估计连孩子的父母也未必能搞明白这些话的子丑寅卯。我们人本来是没有知,也没有言的。但在和外物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就会慢慢产生知。我们把这种知表达中来,就成了言。
但在很大程度上,现在我们追求的文化潮,却成了把自身对外界的感知与书本理论盲目的映射,这是不客观的。
我们知道,一般我们都是行“有为之事”。有问题出现了,我们去解决;或者说我们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个都是“有为之事”。那么这就有个问题。是人必有偏执,必有疏漏,就算像诸葛亮那样子“事无巨细,必亲躬之”,也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那怎么才能用最精准的方式来解决我们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呢?大自然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你看,万物生长,繁衍,消亡,皆是自然所作,可谓“无不为”。可是自然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它是在“无为”的这样一种状态中达到“无不为”这样一种结果。所以要做到不偏执,不疏漏,在达到这种“无不为”的境界,只有效法自然,“处无为之事”。这样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且不评价现在的“读书有用论”和读书无用论“之争,要我说,学习、读书这个东西,只能说“大用无用”。
无用,如果你功利的,就为了让知识成为自己能发财纳权、让自己人生前途无量的工具,那就是无用;
大用,就像一壶纯酿,要细细品味文化,为心安为民众、为消除社会的不平等来读书,那就是无往不利的宝剑。
所以,摆正心态是首位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工作。
单单修身了,还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被掀起来了,只是开始,关键是要拿来解决问题、用来实用的,虽然当初老子孔子搞哲学经典的时候没怎么考虑增长个社会GDP指数什么的……
所以古人有八个字: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你只知道修身养性,那只是格物而已。什么叫格物?穷物之理。你对万物的道理都有一定了解,以这个为基础,才能真正做到修身。但光修身是不够的。你要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把你修身养性的大学问,用到自己的实际问题、社会的矛盾上去。这才达到了我们“文艺复兴”的目的,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很多人学马列主义,学希腊哲学,学咱们老祖宗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学仁义道德。
仁义学会了,好人谁不会做啊,只要你自己欲望小一点就好了。可是不会经世致用。只会写漂亮文章,满口子曰诗云。碰到真要他拿点什么主意,出点什么办法。啥也不会。这个叫什么,叫腐儒。孔子说法叫小人儒。所以为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啊。秦始皇一开始刚建国的时候,也是把一群所谓的大儒找来,我国家刚建立,你们出出主意,怎么治理这个国家。结果那些大儒一个个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秦始皇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什么品堂。一生气,说这些人没用,埋了。那些子曰诗云什么的,都是废话,烧了。这就成了为什么秦始皇会焚书坑儒。汉高祖刘邦也不喜欢儒生,也是觉得儒生只会讲大道理,不会干什么实事。于是别人儒生来了,他把人家的帽子拿下来,向里面撒尿。后来为什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他就是看到了儒家学说的名位观念。看到了儒家学说给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这样,才找董仲舒来开了个座谈会,尊了儒术。
有人说,搞文化就是折腾,刚才的很多例子不是也说明了这些所谓的文化大统都是废话嘛。有这个想法的人,我建议你去长沙的岳麓书院看看。就是当时朱熹,王阳明这些大儒给大家讲学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块匾,上面是朱熹的亲笔,写了四个字:实事求是。
★★★★★★★★★★★★★★★★★★
★ 注 意 ★
★ ★
★ 本文由木匠撰写, ★
★ 联合刊登于Lucifer空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