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AI機械人訓練模型都從我這種個人博客抓數據嗎,你們要不要給我一點錢作為回報?
各位AI朋友就不能添加一個回複評論功能嗎!
現在AI機械人訓練模型都從我這種個人博客抓數據嗎,你們要不要給我一點錢作為回報?
各位AI朋友就不能添加一個回複評論功能嗎!
本文適用於 N5105 / N5095 CPU在使用虛擬機時,虛擬機不定期藍屏或重啟問題。
之前在一台N5095的mini主機上裝系統,然後裝虛擬機,一開始宿主機使用 Windows server 2022,虛擬機使用hyper-v,結果裏面的Windows無論任何版本,平均一兩天藍屏一次。後來改用vmware之後正常了,平均半年藍屏一次,可接受的範圍。
查過內存,沒有問題,換過宿主機系統,問題依舊,在微軟社區發過文,提交過藍屏的dump,沒有解決。而且奇葩的是宿主機不藍屏,只有虛擬機藍屏。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兩年,然後有一天宿主機底層被我換了pve,問題復現了。無奈之餘發現v2ex有人說這兩款cpu本來就有穩定性問題,需要更新微碼才能穩定。pve里安裝一下就行:
|
1 2 |
apt update apt install intel-microcode |
有可能源里沒有這個軟件包,vi打開 /etc/apt/sources.list 文件,在現有的 bookworm(或其他版本)源中,加上 non-free 和 non-free-firmware 組件,參考結果如下:
|
1 2 3 |
deb http://deb.debian.org/debian bookworm main contrib non-free non-free-firmware deb http://deb.debian.org/debian bookworm-updates main contrib non-free non-free-firmware deb http://security.debian.org/debian-security bookworm-security main contrib non-free non-free-firmware |
然後就發現,虛擬機藍屏不穩定的問題解決了。這cpu太坑了,有條件還是上n100吧!
以前使用Win7的時代,只需要:開始——運行——netplwiz,然後取消勾選「用戶必須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選項,開機即可自動進入系統。
但Win Server2016開始這個選項沒有了,而最新的Win11在更新24h2之後該選項也沒有了。恢複選項方法如下:
WIN+R或者直接在任務欄搜索框里輸入 regedit 打開註冊表編輯器。
計算機\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PasswordLess\Device
DevicePasswordLessBuildVersion 值改為 0
WIN+R或者直接在任務欄搜索框里輸入 netplwiz
熟悉的選項回來了,取消勾選「用戶必須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選項即可。(如下圖)

註:取消勾選後會彈框讓你輸入密碼,請勿修改用戶名,輸入你的賬戶密碼(如果是win11聯網賬戶請輸入微軟密碼而不是pin)
因為本人名下也有很多公司和個體,所以在此寫明,留給有需要的朋友。廢話不多,三句話說清楚,其實只需要登錄三個地方。(附截圖)

1,登錄當地的「電子稅務局」,填報財務報表和增值稅所得稅報表,如果不知道填寫什麼就看右邊我紅色框的地方,只要沒有待辦就是填報完畢!(一般情況下,小規模每季度申報一次,一般納稅人每月一次)

2,登錄「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填報員工的所得稅,這個項目「綜合所得申報」是一定要報的,就算零申報也要報這裡。(每個月都要報!)

3,登錄「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按要求填寫去年的年報。(每年報一次)
財務報表自學也能學會,網頁操作都不複雜,年輕人完全可以搞定,這些所有的東西我幾天就學會了……另外還有,銀行對賬也別忘了,具體時間頻率以開戶行為準。
如果你想註冊公司,請務必了解,你每年每月每季度必須要做的事。以上,希望對想創業的朋友有所幫助。(註:本文僅適用於中國大陸註冊的主體)
=====
kujou_rin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又折騰了一個其實沒什麼需求的東西,把家裡Windows服務器的ip通過DDNS連接,使我在外面也能通過遠程桌面連回家裡。
其實我的路由器本身就有華碩官方的ddns,也安裝了支持cf的ddns插件,而且家裡也有公網ipv4和ipv6,所以平時我都是wg直接連回家使用家裡的遠程桌面。但是總覺得還要連一個wg有點麻煩,直接ipv4端口映射又不安全。所以想把家裡Windows服務器的ipv6直接用cf的api做成ddns。
其他小夥伴也可以參考,適用於家中有ipv6公網地址且會分配給下面的設備,想通過域名直接連回家中Windows遠程桌面的情況。需要準備:cf的域名,ipv6防火牆放行相關端口(如3389),Windows的機器安過Python。
在需要連接的機器上創建以下兩個文件:
|
1 2 3 4 5 6 7 |
@echo off :loop echo [%date% %time%] 正在更新 IPv6 地址... python update_ipv6.py echo 等待一小時... ping -n 3600 127.0.0.1 > nul goto loop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
import requests import socket import re import time API_TOKEN = "你的API令牌" DNS_NAME = "你的完整域名" # 如 sub.example.com def get_ipv6_address(): try: for info in socket.getaddrinfo(socket.gethostname(), None, socket.AF_INET6): addr = info[4][0] if not addr.startswith("fe80"): # 排除 link-local 地址 return addr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獲取IPv6失敗:", e) return None def get_zone_id(session, headers, zone_name): url = f"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name={zone_name}" resp = session.get(url, headers=headers).json() if resp.get("success"): return resp["result"][0]["id"] print("獲取 Zone ID 失敗:", resp.get("errors")) return None def get_record(session, headers, zone_id, dns_name): url = f"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zone_id}/dns_records?type=AAAA&name={dns_name}" resp = session.get(url, headers=headers).json() if resp.get("success") and resp["result"]: return resp["result"][0] return None def update_record(session, headers, zone_id, record_id, dns_name, ipv6, proxied): url = f"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zone_id}/dns_records/{record_id}" data = { "type": "AAAA", "name": dns_name, "content": ipv6, "ttl": 1, "proxied": proxied } resp = session.put(url, json=data, headers=headers).json() return resp.get("success", False) def create_record(session, headers, zone_id, dns_name, ipv6): url = f"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zone_id}/dns_records" data = { "type": "AAAA", "name": dns_name, "content": ipv6, "ttl": 1, "proxied": False } resp = session.post(url, json=data, headers=headers).json() return resp.get("success", False) def main(): headers = { "Authorization": f"Bearer {API_TOKEN}",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zone_name = ".".join(DNS_NAME.split(".")[-2:]) with requests.Session() as session: ipv6 = get_ipv6_address() if not ipv6: print("未找到有效的 IPv6 地址") return print(f"當前 IPv6:{ipv6}") zone_id = get_zone_id(session, headers, zone_name) if not zone_id: return record = get_record(session, headers, zone_id, DNS_NAME) if record: if record["content"] == ipv6: print("IPv6 地址未變,無需更新") else: print("IPv6 地址已變,正在更新...") if update_record(session, headers, zone_id, record["id"], DNS_NAME, ipv6, record["proxied"]): print("更新成功") else: print("更新失敗") else: print("未找到記錄,正在創建...") if create_record(session, headers, zone_id, DNS_NAME, ipv6): print("創建成功") else: print("創建失敗")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update_ipv6.bat 是用來循環執行 update_ipv6.py 的,當然如果你更喜歡用計劃任務定時運行也一樣。個人愛好,我比較喜歡開機自啟bat然後能看見一個窗體讓我知道它在運行。
運行 update_ipv6.bat 即可每小時更新一次相關的dns記錄。該腳本只更新AAAA記錄,也就是ipv6,因為個人感覺ipv6連內網安全一點,如果需要連同A記錄也更新,可以自行修改,但需要通過第三方網站獲得本機外網ip(因為網卡上的ipv4是內網地址,不能直接獲得)。
如果你的服務器是2022或者以上版本應該會支持powershell,這樣的話不需要使用Python也可以,這樣更方便了。兩個文件可以改為如下:
|
1 2 3 4 5 6 7 |
@echo off :loop echo [%date% %time%] 正在更新 IPv6 地址... powershell -ExecutionPolicy Bypass -File update-ipv6.ps1 echo 等待一小時... ping -n 3600 127.0.0.1 > nul goto loop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
$API_TOKEN = "你的token" $DNS_NAME = "你的子域名" $ZONE_NAME = ($DNS_NAME -split "\.")[-2..-1] -join "." function Get-IPv6Address { $addresses = Get-NetIPAddress -AddressFamily IPv6 | Where-Object { $_.PrefixOrigin -ne "WellKnown" -and $_.IPAddress -notlike "fe80*" } return $addresses[0].IPAddress } function Get-ZoneID { param ($ZoneName) $url = "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name=$ZoneName" $headers = @{ "Authorization" = "Bearer $API_TOKEN"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 $response = Invoke-RestMethod -Uri $url -Headers $headers -Method Get if ($response.success) { return $response.result[0].id } else { Write-Error "獲取 Zone ID 失敗:$($response.errors | ConvertTo-Json -Depth 5)" return $null } } function Get-Record { param ($ZoneID, $DNSName) $url = "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ZoneID/dns_records?type=AAAA&name=$DNSName" $response = Invoke-RestMethod -Uri $url -Headers $headers -Method Get if ($response.success -and $response.result.Count -gt 0) { return $response.result[0] } return $null } function Update-Record { param ($ZoneID, $RecordID, $DNSName, $IPv6, $Proxied) $url = "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ZoneID/dns_records/$RecordID" $body = @{ type = "AAAA" name = $DNSName content = $IPv6 ttl = 1 proxied = $Proxied } | ConvertTo-Json -Depth 3 $response = Invoke-RestMethod -Uri $url -Headers $headers -Method Put -Body $body return $response.success } function Create-Record { param ($ZoneID, $DNSName, $IPv6) $url = "https://api.cloudflare.com/client/v4/zones/$ZoneID/dns_records" $body = @{ type = "AAAA" name = $DNSName content = $IPv6 ttl = 1 proxied = $false } | ConvertTo-Json -Depth 3 $response = Invoke-RestMethod -Uri $url -Headers $headers -Method Post -Body $body return $response.success } # 主流程 $headers = @{ "Authorization" = "Bearer $API_TOKEN" "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 $ipv6 = Get-IPv6Address if (-not $ipv6) { Write-Host "未找到有效的 IPv6 地址" exit } Write-Host "當前 IPv6:$ipv6" $zoneID = Get-ZoneID $ZONE_NAME if (-not $zoneID) { exit } $record = Get-Record $zoneID $DNS_NAME if ($record) { if ($record.content -eq $ipv6) { Write-Host "IPv6 地址未變,無需更新" } else { Write-Host "IPv6 地址已變,正在更新..." if (Update-Record $zoneID $record.id $DNS_NAME $ipv6 $record.proxied) { Write-Host "更新成功" } else { Write-Host "更新失敗" } } } else { Write-Host "未找到記錄,正在創建..." if (Create-Record $zoneID $DNS_NAME $ipv6) { Write-Host "創建成功" } else { Write-Host "創建失敗" } } |
以上。凜。
前幾天申請了by的mastercard卡片,雖然以前海淘也刷國內visa卡,但這應該算第一張外卡吧。對於平時常用usdt或者需要外卡的用戶(比如ChatGPT訂閱只能外卡),這也算是一個人在大陸就可以申請並使用的絕佳選擇。而且本月有活動,刷卡返現10%,最高返300U,需要薅羊毛的可以關注一下。
先說申請流程:
大陸用戶也可以申請(按理說不行但by有意放水,所以建議趁早申)。
1、在AppStore(iOS)或者Google play(Android)下載bybit的app,大陸區、港區、美區賬戶下不到,請自備其他區賬號。安卓用戶可以直接官網下載apk安裝。
2、註冊鏈接:https://www.bybit.com/invite?ref=BXVAX2
或者在app里註冊,註冊時如果需要填寫Referral code(邀請碼):BXVAX2
必須填寫邀請碼才能參與部分新人獎勵活動。
可以用中國IP但注意別用香港和美國IP!
3、用中國護照或身份證過KYC Lv1驗證,先別過Lv2。KYC身份驗證基本上提交一會兒就過了。
說明:kyc就是交易所實名認證,提交時選擇中國證件,但請勾選下方「我確認我不是中國大陸居民」。因為目前所有交易所都不提供大陸服務,所以你應該是在外國的中國人。
4、資產頁面點擊申請Bybit card,右上角的小地球圖標選擇發卡地:澳大利亞(大陸只能申請澳卡因為其他發卡地要KYC驗證住址)。選擇完小圖標下面就可以點申請了,如果需要輸入Referral code:BXVAX2
5、基本上資料沒問題,IP沒問題,輸入了邀請碼的情況下,我本人是1h內秒過的。也有人卡一周的情況。
使用體驗和一些說明:
新用戶目前有10%返現活動,限時一個月上限 300U,實測可綁定支付寶使用。個人收款碼轉賬也能刷卡,但沒有返現。支付寶刷國際卡200元以內免手續費,超過200收5%,可以打車吃飯買東西刷,也可以刷商家碼。不同貨幣匯率轉換收1%也就是說如果用支付寶刷超過200元只能4%或者更少羊毛可以薅。刷卡時會有app通知提示,消費和返現兩個提示,如果你刷的是個人收款碼沒有返現提示。
卡里的u就是你bybit資金賬戶+活期儲蓄里的u,放着不用的話會開自動理財,如圖,有利息收益。轉入的話建議在BA買u然後bsc匯到BY的賬戶。澳區該卡為預付卡,先存錢後消費。
不建議申請實體卡,除非你澳洲有朋友或者你在澳洲。海淘的話虛擬卡足夠。
這卡就等於你的BY賬戶餘額,和刷支付寶的餘額一樣道理,不是信用卡沒有年費那些。
提示:請勿泄漏你的卡號和CVV給他人,外卡只需要卡號有效期CVV即可刷卡。
首先省略如何安裝openwrt,我相信能用openwrt的都是搞軟路由的人,這一部分不需要說明。而安裝passwall的方法總體來說就是從github下載,然後安裝。
passwall1的安裝方法:
訪問作者的github:https://github.com/xiaorouji/openwrt-passwall/releases
下載對應自己openwrt版本(如23.05)的app的ipk文件,i18n(語言包)的ipk文件,和對應自己cpu架構的依賴軟件包(下面的那個zip)。可以下完上傳也可以直接ssh登錄到openwrt用wget下載。
unzip解壓那個zip包,安裝裏面所有的ipk。
安裝app本體和語言包ipk。
因為openwrt自帶的dnsmasq與軟件不兼容,需要刪除重裝一下。
|
1 2 |
opkg remove dnsmasq opkg install dnsmasq-full |
然後reboot,進入web界面設置,至此就安裝完畢了。添加節點,設置分流方式,OK。
passwall2的安裝方法:
訪問作者的github:https://github.com/xiaorouji/openwrt-passwall2/releases
同上,下載兩個ipk文件。zip依賴包在這個頁面沒有,但可以直接用1的。
同上解壓zip並安裝所有ipk。
安裝本體和語言包,重裝dnsmasq。
pw2另外兩個依賴支持zip包里沒有,手動安裝一下。
|
1 2 |
opkg install kmod-nft-socket opkg install kmod-nft-tproxy |
然後reboot,進入web界面設置,完畢。
這個分流模式和以前思路不同,要先添加節點本身,然後添加一個類型為Xray,子類型為分流的節點專門用來分流用。有人說更直觀,但我看不太懂。
至於使用上有什麼問題,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用軟路由,有功夫折騰這還不如花錢買華碩刷梅林。以上的折騰只是為了研究學習,僅此而已。
太久沒寫日誌了,隨便寫一篇湊合一下。大概七年前,我寫了一篇關於VR的使用感想。現在回頭看那篇文章,竟然還是沒有一點落後於時代,VR的發展水平還是和它剛剛出現的時候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片子變多了,多到和普通的片子一樣多。而VR的使用,則依舊是極其有限,除了少數高質量的遊戲外,幾乎全部用於黃油。這讓我想到一個寶物,和尚給賈瑞的風月寶鑒。
仔細想想這東西又何嘗不是一個風月寶鑒呢,無論是二次元風格的CM3D2,或者近年興起的3D風格的VAM,或是真人的片子。只要帶上眼鏡,你便能看見自己的王熙鳳。而對於沒有任何自制力的宅男,這種誘惑當然是難以抵擋的,比起萬元級別的EX硅膠,這種朋友更具有隱蔽性,且更便捷。有時候我時常覺得,自己可能也是賈瑞,每天在xhs上看看女神,讚美一下她們,然後被她們無視,回頭再看看這個風月寶鑒,來滿足自己。
重要的不是控制慾望,而是慾望本身的存在。只有當人不再擁有這些,才會變得真正強大。我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抱歉的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只是告訴朋友們,我一切安好。
1,Android版本
下載 IITC,使用Ingress賬戶登錄,如果沒有賬戶就先下載Ingress註冊一個。
右上角點擊設置,可以設置語言中文。
事先把這個腳本下載到手機裡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oGOHWH/iitc-ce-pogo-s2/pogohwh/s2check.user.js (在鏈接上長按點擊下載鏈接)
IITC右上角選擇插件,然後再右上角添加插件,選擇剛才我們下載的文件。
可以看見插件已經添加到列表裡,就在第一個位置的用戶腳本的 Layer,點進去,打上勾。
然後下面官方自帶的腳本,也有一個 Layer,點進去,在 Portal Names 打上勾。
設置裡第一項,在地圖上顯示用戶位置和方向。
IITC右上角圖層選擇,基本圖層選擇 Google Satellite,疊加層把 Fields,Links,DEBUG 去掉,剩下全選。(如圖)

這樣就全部完成了。
2,iOS版本
下載 IITC-Mobile,使用Ingress賬戶登錄,如果沒有賬戶就先下載Ingress註冊一個。
打開設置(Settings) -> IITC插件(IITC Plugins) -> User Scripts,點擊右上角加號添加腳本。
輸入腳本地址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oGOHWH/iitc-ce-pogo-s2/pogohwh/s2check.user.js
可以看見這個 Pogo tools 插件已經添加到用戶 Layer 分類裡了,後面打上勾。
然後下面官方自帶的腳本,也有一個 Layer,點進去,在 IITC Plugin: Portal Names 打上勾。
回到IITC主畫面,點擊上面的Menu -> Base Layers,選擇 Google Satellite
Menu -> Overlay Layers,把 Fields,Links,DEBUG 去掉,剩下全選。
右上角 Settings -> Display user location on map -> Show user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n map 打勾
完成了。
3,PC版本
有點麻煩,自己看吧 https://github.com/PoGOHWH/iitc-ce-pogo-s2
4,補給站和道館規則
IITC裡可以看見L14大格子和L17小格子,每個大格子裡有8*8=64個小格子對吧。
一個小格子只能有一個補給站或道館,按照格子去申請和規劃。大格里的補給站到達一定數量,就會有補給站升級為道館。具體規則如下:
00~01個點 0個道館
02~05個點 1個道館(2升1)
06~19個點 2個道館(6升2)
20~34個點 3個道館(20升3)
也就是說,當你申請成功第二個點的時候,其中一個就會變成道館。一個大格子裡最多3道館,要滿足申請點的數量達到20。如果想要某個特定的補給站變成道館,需要在補給站照片圖片上點Like,事先先把需要變道館的補給站點上,之後再申請其他的。
前幾天筆者把兩台舊電腦裝上了Win11,其中包含一台8G內存的早期mini主機和一台還在用酷睿2的筆記本。因為一度出現「此電腦不符合安裝Win11的最低系統要求」,所以折騰了一小會兒,解決了此問題。
以下為Win11完整安裝教程,適用於所有電腦,包含不符合最低要求的上古電腦。
準備工作:一台可用的正常電腦,一台準備裝系統的電腦,一個U盤。
1、下載msdn原版安裝鏡像(推薦 Business 版本,之後在cmd裡可以直接一條命令激活),推薦在這裏下載:

2、製作安裝U盤。
找一個沒用的U盤,大小肯定要比這個鏡像大(廢話)。然後用 rufus 製作安裝盤,在iso鏡像選擇那裡選擇剛才準備好的鏡像,然後點擊開始,就會進行製作了。rufus幾乎是一鍵製作,你可以點這裏下載rufus。

注意:如果你的電腦是零幾年或者更早時間購買的,可能不支持UEFI引導,請在第二個選項引導模式選擇Legacy BIOS引導,請不要選擇UEFI。是否支持UEFI可以在電腦開機時的bios設置裡進行查看。
3、把U盤插到準備安裝系統的電腦上,開機進入BIOS(不同品牌電腦進入BIOS方式不一樣,請自行搜索),設置從U盤啟動。

進入BIOS在Boot選項選擇從剛才的U盤啟動,或者把U盤的啟動順序改到第一位。注意:較新的筆記本電腦有安全啟動選項,會阻止從U盤啟動,可能需要關閉。
4、從U盤啟動安裝程序開始安裝Win11

建議選擇專業版,然後根據需要自行對硬盤分區,然後下一步下一步安裝即可。
注意:如果你在選擇版本後出現「此電腦不符合安裝Win11的最低系統要求」。請看下面的內容,如果你可以順利通過硬件檢查,開始安裝,那麼你無需再查看下面的內容。
舊電腦大多數都不符合Win11的最低安裝要求,在出現此提示時,點擊上一步返回選擇版本界面。
按Shift+F10啟動cmd命令提示符,輸入 regedit 啟動註冊表編輯。如下圖。

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tup\ 下創建一個新項 LabConfig(如下圖)

在 LabConfig 中創建五個dword鍵值,如下圖。


把新創建的鍵值的值全部改為1,回到安裝界面,此時你已經可以正常的選擇版本點下一步了。
如果你覺得手動輸入註冊表鍵值名稱很麻煩,也可以提前在U盤中準備一個reg文件,在註冊表編輯器中直接導入即可。文件內容如下:
|
1 2 3 4 5 6 7 |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tup\LabConfig] "BypassTPMCheck"=dword:00000001 "BypassSecureBootCheck"=dword:00000001 "BypassRAMCheck"=dword:00000001 "BypassStorageCheck"=dword:00000001 "BypassCPUCheck"=dword:00000001 |
5、現在你已經正在安裝Win11了,等待完成安裝並激活。

KMS激活不用我再說了吧?比較無恥一點順便還能再安一個KMS激活的office2021。
順便一提,筆者的2G筆記本安裝Win11跑起來很吃力,開機佔用1G多內存,不如裝server 2022。另外一台有SSD的8G內存mini主機裝Win11非常流暢。
======
lilith.pro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