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05]用思考的眼光看飛鞋

  最近溫家寶在劍橋演講遭遇飛鞋的事件已連續幾日位居新聞頭條,國內也有很多網民紛紛表示支持溫總理,並對肇事者表示了強烈譴責。而本人對於此次事件也有些自己的看法,是為此文。
  對於國內的報道,我想大家也應該都看了或聽了無數遍。剛才打開網易看見的也仍然是相關報道:警方將起訴肇事者暴力犯罪。有人敢向我們的親民總理擲鞋子,國人義憤填膺也算合乎常理,但是在沒有了解肇事動機的情況下,稱其為暴力犯罪,並引發民眾對肇事者的大規模指責,是否有點不恰當呢?
  那麼肇事者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本人的觀點可能要和我們親愛的官方媒體唱個反調。在拿出結論之前,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事件的始末。也許很多隻看國內媒體的朋友並不知曉這個事件的全部過程,雖然國內各大官方媒體的敘述都說明了事件始末,但那些新華社的通稿卻實際是有末而無始的。國內的報道在描述騷亂開始的時候,僅僅以「該男子高聲叫嚷」的字眼描述,卻並沒有說明男子叫嚷的具體內容。
  但是當我看了國外媒體的報道,卻終於覺得真相大白,也基本明白了肇事者的動機。原來國內的報道,恰恰是刪除了肇事男子叫嚷的那句話。而事件始末應該是這樣:
  當天,溫家寶在劍橋大學進行演講,演講的題目是《用發展的眼光看中國》,當溫家寶演講快要結束時,一位劍橋大學的學生站起來,高聲道:「劍橋大學怎麼能拜倒在這個獨裁者腳下?」(英國BBC的中文翻譯)當溫家寶想繼續演講時,突然一隻鞋飛到距離他只有大約一米的地方,現場再度嘩然,有人高聲譴責肇事者,保安人員將其帶出會場。溫總理隨即說:「老師們,同學們,這種卑鄙的伎倆阻擋不了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這就是本人總結的事件全過程。
  雖然肇事者只說了一句話,但這句話確實很不當,甚至很難聽。他的原話是「How can the university prostitute itself with this dictator?」看原文,這個學生用的是prostitute一詞,原義是「妓女」,把它翻譯成「出賣自己」則更接近原義。問題是在他看來,劍橋出賣或者做錯了什麼呢?據本人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所致。
  在西方國家,一個講座或者一個課程在即將結束的時候必有提問這一環節,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並解決。而西方國家的政治家演講更是如此,大學演講是政治家表現自己的口才最佳場合,爭取青年就是爭取未來。所以,一般西方政治家在演講後,還會安排提問時間,以拉近與學生的關係。
  中國領導人出訪,也學會到大學演講,而且要到最好的大學。江澤民到美國,就選擇哈佛大學,到英國,就選劍橋。他總是一半時間用英文講、一半時間用中文講,但表演完了就結束,從不安排提問。這次溫家寶也跟江澤民一樣,只是單講,沒有提問。為何一位國家總理出訪四國,並在劍橋大學發表演講,卻不能在演講結尾安排出提問時間。
  雖然我們無法判斷該位男子到底想要發表什麼問題,也許是有關演講的提問,也許是藉機發表純粹針對校方的抗議。但是我想,假如這次演講也安排了提問時間,這個學生很可能在那時再給校方提出抗議,而不一定會打斷溫家寶的演講。如果像中國外交部說的那樣,他是「極力干擾秩序」,他完全可以在溫家寶演講開始時就干擾,那樣效果不是更好嗎?事實上,他是在溫家寶演講到最後兩三分鐘時才起身抗議的(溫家寶演講全文5000字,此時他已講到4870字處)。這是因為,他主要抗議的對象並非溫家寶,而是劍橋大學校方。
  好了,以上便是本人對此事件的思考以及得出的肇事動機結論。我們在大加聲討肇事者的時候,是否應該思考這次事件得到的經驗呢,我們的領導是否可以在以後的演講中安排出提問時間呢。
  此外,演講飛鞋事件也並非第一次,布希遭遇飛鞋事件的時候說:「我看到那是一隻十號尺寸的鞋。」而溫家寶遭遇飛鞋之後卻說:「這種卑鄙的伎倆阻擋不了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這也同樣表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因為在中國,政治演講是嚴肅認真的,而西方則更加幽默和詼諧。當溫家寶的演講結束的時候,受訪的劍橋學生有人表示演講整體很平實,沒有出彩的部分。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如何借鑒西方政治演講的經驗呢?
  而在看到新聞的時候,我們的網友們是否應該在義憤填膺的同時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呢?

  註:以上文章僅表個人觀點,請各位讀者見仁見智。

zx1
肇事者起身叫嚷

zx2
保安人員處理現場

====================
L&L八卦新聞中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