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02]六二八事件啟示·必須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實處

  今年,對於中國是多事多難的一年,也是改革階段十分重要的一年。黨的生日三天前,在貴州甕安發生的六二八打砸燒暴力犯罪事件,不僅暴露了我們輿論監督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暴露了我們一些幹部同志在處理問題上普遍存在著一些思想上的問題。
  六二八事件是一起起因簡單的由於少數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煽動利用不明真相的群眾而引起的打砸燒惡性暴力犯罪事件。這樣一起事件為何會在互聯網上被鬧的沸沸揚揚,甚至出現七種以上的起因傳言?為什麼我們的一線媒體在第一時間幾乎全部失聲?為什麼事發次日互聯網所有有關的非官方言論幾乎全部被屏蔽?這不僅僅反映出我們的新聞制度、民主建設存在問題,也反映出我們對於十七大所提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精神欠缺落實。
  六二八事發之後,當地政府的一些幹部同志不僅沒有及時公開信息,反而採取了封鎖消息,不讓記者進入,保全政府顏面的老套作風,從而導致了謠言四起。而關心事件進程的民眾在互聯網上卻無法獲得準確真實的消息,自然而然的會認為政府隱瞞真相,於是一場誤會就這樣被無限擴大,最終鬧的不可收拾,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這種封鎖消息,內部處理的事件處理方式,在信息不發達,而且組織和政府對社會能夠全方位控制的年代,還是適用的,是可以把事件控制在一個小的範圍之內,不至於造成整體的震蕩,保全政府的臉面。但是,在資訊和通訊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嚴格上講,任何組織、政府,稍微大一點的事就瞞不住人,外界總有辦法知道。政府的有意控制和封鎖,只能便宜那些小道消息的傳播,甚至可能使之更加畸形,向對政府更加不利的方向發展。」(引自《甕安群體性事件與信息公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張鳴)
  「在一個法制社會,任何打砸搶燒行為,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也不管目的如何,都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應該受到嚴厲的道德譴責,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面對此類事件,黨和政府果斷處置完全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在事件的處理過程中,心態完全可以更開放一點,信息公開更快捷一點,這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求取社會共識,也有利於形成維護社會安定的輿論氛圍。在網路時代,信息公開稍微遲滯一點,就有可能為謠言留下傳播的空間,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引自7月2日《齊魯晚報》《甕安惡性事件:公開越早闢謠越有力》)
  從六二八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政府中的一些幹部同志,仍然存在著老套的慣性的自閉的處理問題的思想和方式。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幹部同志應該堅定不移的落實十七大精神,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改革創新的事業」,要敢於把信息公開化,群眾化,做到重大問題讓人民知道,重大決策經人民討論。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政府不管出現什麼問題,首先必須讓人民知道,通過人民的監督,聽取人民的意願,從而做出一切以人民為本的決策。
  其次,這次事件還反映出我們的網路,我們的媒體,我們的管理制度中存在著的問題。例如六二八事件發生後,很多論壇、博客、網路媒體立即屏蔽「甕安」等相關字眼,這種做法雖然有利於控制謠言的傳播速度,但卻不能從根本上阻擋謠言的傳播,況且這種做法在不同程度上也妨礙了民眾了解事情的真相,從而讓民眾對政府產生懷疑,讓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謠言的破解,靠的不是一味的封殺阻擋,而是靠信息透明與開放,俗話說的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信息公開化,透明化,一切不實的言論才會不攻自破,大白於天下。
  一個國家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開放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民主建設的重要標準。在我國大陸,無論是大型論壇、評論網站還是私人博客,都會不同程度的屏蔽一些所謂的「敏感字眼」,而這種屏蔽在很多網民眼中往往是欲蓋彌彰,不僅讓民意無法通過網路渠道表達,也使很多民眾對過濾後的網路產生極大的反感。網路,是聯繫政府和普通群眾的紐帶,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人民網強國論壇了解民意,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那麼如果政府在網路設置一個關口,那麼它必然會過濾掉很多真實的信息,中央高層又如何通過網路了解民意?我們在十七大中提出的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又如何保障?作為十七大提出的公民「四權」之一,表達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以各種形式發表、傳遞自己的意見、主張、觀點,參政議政,而不受他人或組織的非法干涉、限制以及侵犯的基本權利。民眾如果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保障「四權」就無從落實。
  「俗話說:『讓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表達權是民主制度的根本標誌,沒有表達權,人們就不可能對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為發表意見、提出批評,也就不可能實現對政府的有效監督。而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有助於強化政府的內部監督機制,提高官員的自律意識,從而對權力濫用起到一定的制約、遏製作用。與此同時,表達權還是和諧社會公民的重要權利,是構建民主參與的公民社會的基石。國家保障人民的表達權,可以促進社會不同群體之間以及政府與公民之間政治上的互信。」(引自1月30日《人民日報》《解析「表達權」:讓人說話 天不會塌》)
  而我們的一些幹部同志,一些網路媒體,一些網站管理者們,仍然堅持著冥頑不化的舊思想。古人云:「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阻止人民群眾的批評言論,比阻止河流之水所引起的水災更為嚴重,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國家,必須保證公民的表達權,這也是民主與法制的基本要求。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沒有人民的批評與監督,就無法進行民主建設,保障人民基本利益。不管民眾的批評正確與否,都必須給予他們發表的權利。
  「民意表達的自由並不只是說對的、受歡迎的話的自由,而且更是說錯的、不受歡迎的話的自由;既包括傳導正確的、受歡迎的信息的自由,也包括傳導錯誤的、不受歡迎的信息的自由。事實上,在多元的社會,在尊重憲法、目標一致的前提下,社會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使各種不同利益群體的不同利益訴求,通過特定的表達平台和表達渠道,能夠反映到決策層。而網路民意表達就充當了這樣的平台。」(引自7月1日《中國青年報》《民意被過濾比民意非理性更可怕》)
  說到這裡,回頭再看本文,也許這篇文章在網易、手機QZone等博客根本無法公開發表,裡邊包含了太多所謂的「按照互聯網文明管理條例」無法發表的「敏感詞語」。何謂「敏感」?「敏感詞語」,是一個無法定義卻又可以隨時定義的概念,特別是在政治相關的方面,這些詞語、這些文章很可能會殃及博客或者論壇運營方的利益。而這實際上不僅與網站運營方有關,更多反映的還是我們上層,我們政府,我們管理機構的幹部同志們在思想上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仍然需要的是深化改革,與時俱進,讓網路透明化,公開化,從而完善輿論監督體系。
  「對敏感問題要主動出擊,以解決敏感問題的決心和實際效果取信於民。改革創新的起點往往需要從敏感問題入手,而不是從一些不痛不癢、無關緊要的小問題開始。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偉大實踐中,各級政府部門和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越是敏感問題,群眾越會關注』,要強化『越是敏感問題,越要敢於觸及』的觀念,不繞開、不迴避、不害怕敏感問題,主動曝光敏感問題,以堅強的決心、有效的舉措和滿意的成效取信於民,讓敏感問題不再『敏感』。」(引自6月17日新華網 作者:中央黨校黨建部 李英田)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如果我們政府每一級幹部同志能夠堅持和敢於「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每一級幹部同志都能認真貫徹和落實十七大精神,把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推動科學發展,做到一切以人民出發,那麼和諧社會的目標,也就可以更快更好的實現了。

=====請勿擅自轉載=====
L&L八卦新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