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6]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psu (3)

  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孔子成为继毛泽东,孙中山之后第三位进驻天安门广场的历史人物。
  对此,有新闻评论将其解读为这是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中国的主流话语从革命中解脱的一个标志,象征中国走向国家民族的认同。而在我看来,孔子像的意义却与之大相径庭。仰视这坨近十米高重达十几吨的铜,我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古风韵味,也看不出他的睿智博学。这座面无表情的孔子像,给人的感觉只有威严和庄重,当然,这与整个广场的气氛浑然一体。但是这并非一种带有韵味的文化,这仅仅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统治的思想崇拜的象征。是的,这不是文化,这依然是革命,一个把口号和旗帜从一个头像换成另一个头像的革命。
  另一方面,一个崭新的孔子像对于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也不是很大。众所周知,相对于经历过文革的大陆,台湾更加注重保留中华文化,在很多国外游戏动画电影中,代表台湾的形象常常是旗袍人物,而大陆则是苏式装备。前不久马英九也在元旦贺词上强调了台湾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使大陆方面感到十分汗颜。而就在台湾所谓民国百年高调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文化底蕴的时候,大陆突然把孔子拿上了天安门广场,这不得不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包含着政治意义的。也许连孔子自己都不知道,多年以后他的雕像却成为了两个政府政治角逐中的手段,这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用政府推波助澜来弘扬传统文化,然后像官方新闻评论说的那样用国家认同告别革命,谈何容易。况且此次官方所选用的却恰恰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这种选择本身,其背后包含的含义就令人疑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孔子教唆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因此孔子所象征的,是统治者高度集权的社会,这显然与当今世界普遍的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把反抗专制与压迫的鲁迅从教科书赶出去了,却把奴性十足的象征搬了回来,这确实是当权者的幸福,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作为先贤的孔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被人尊敬本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在最需要的,告别革命的最好方法,不是花个大钱弄个铜疙瘩搬进来,而是把革命的象征从广场最中间搬出去,同时也从人们心中搬出去。

===================
L&L八卦新闻中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