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九条凛

平成17年7月7日·木曜日

今天是平成17年7月7日,还真是个吉利的数字啊。这几天真是越来越无聊了,天天都无所事事。昨天,去漫画店转了一圈,竟然没有进新书……唉,也没得看啊,老板说没什么经典的,再说进了新书也没地方放……现在一放假,漫画店还蛮萧条的啊。昨天闲得无聊,还下载病毒玩,发现QQ病毒Norton也可以杀……

平成17年7月4日·月曜日

这几天上网,天天看漫画,快要疯了,从早上九点到下午六点不间断看漫画……还有就是聊天,这几天一直在看《BLEACH》,哎,真快把我看死掉了,我从头看的啊。在电脑上果然累得不行,还是改天去趟漫画店吧。
啊啊啊啊啊啊!才发现啊!《DEATH NOTE》又出新了,梅罗也得到一个死神了……真想不通那些死神怎么都那么白痴……美国总统好像也挂了,汗死!
平成17年7月5日·火曜日
呼~终于把《BLEACH》的连载赶完了……用了几天时间,累死我了,剧情真是越来越BT了,蓝染竟然还是超级大BOSS。不过我总觉得市丸的笑容挺可爱的= =b

平成17年6月27日·月曜日

因为放假很多天,忙的日记都没有写(忙着玩),所以就把原本该写在纸上的日记写在了电脑上……没想到这一放假还比不放假还要忙-_-b,前天给我的破电脑加了个内存条,花了我175元……不过电脑的速度倒是提高了不少。这几天在电脑前,不是聊天就是看动画,真是忙……不过看动画挺郁闷的,因为看了《LOVELESS》和《今天开始变魔王》,搞得我的恶嗜好又爆发了……真是邪恶啊!OTZ 好像没什么可写的,那就不写了,以后每天写一点就行了。

日本纪元年表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但自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无法确认,应该是《古事记》及《日本书纪》为了完成从神代到人代的过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仲哀天皇与应神天皇中间填充长达70年历史的神功皇后,也不能说是实际的存在。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吧。
  此外,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应该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吧。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之前都以的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作为称呼。我国《宋书·蛮夷传》里所记载的“倭五王时代”中的“倭赞、珍、济、兴、武五王”,即是指自仁德天皇起至雄略天皇止,除履中天皇外的五位日本统治者。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年 号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注:推古二年(593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

日本纪元年表(二)

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

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为光仁天皇跟桓武天皇。

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

可是,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 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 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 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 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 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 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 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 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 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 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 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 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 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 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 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 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 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 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 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 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注: 第37代齐明女皇为第35代皇极女皇重新登基后的称号,因此她们是同一人;同样,第46代孝谦与第48代称德也是同一人。

其之三

  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为将大权夺还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

  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建武中兴”。

  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

  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薙剑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

  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年 号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 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 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 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 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 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 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 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 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注:从第96代后醍醐天皇到第99代后龟山天皇,这四代天皇是南朝天皇,居住在吉野山。但由于北朝没有象征神权的“三神器”,因此这四代天皇仍是“正统”,所以按南朝来记代。直到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后小松天皇,后小松天皇才能算是第100代天皇。

其之四

  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

  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

  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1926年,大正天皇没,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的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年 号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女)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 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 大正
124 1926 – 1989 昭和天皇 昭和
125 1989 – (明仁) 平成

日本战国武将绰号与称号一览表

本多重次  ——鬼作左
波多野宗高 ——丹波鬼
保科正俊  ——枪弹正
北条氏康  ——相模的狮子
北条纲成  ——地黄八幡
赤井直正  ——丹波的赤鬼
柴田胜家  ——破竹柴田
池田辉政  ——姬路宰相
长野业正  ——上州猛虎、上州的黄斑
长宗我部元亲——姬和子、土佐之能人
长阪信政  ——血枪九郎
德川家康  ——海道第一弓
渡边守纲  ——枪之半藏
大宝寺义氏 ——恶领主
岛津义弘  ——鬼石曼子
稻井教业  ——青鬼
大久保长安 ——天下总代官
岛左近   ——鬼胜猛
服部半藏  ——鬼之半藏
丰臣秀吉  ——杀生关白
饭富虎昌  ——甲山的猛虎
富田重政  ——越后名人
高阪昌信  ——逃弹正
古田重然  ——织部
沟尾茂朝  ——庄兵卫
鬼小岛弥太郎——鬼小岛
后藤信康  ——黄后藤
户泽盛安  ——夜叉九郎
今川义元  ——东海巨人
金地院崇传 ——黑衣宰相
九鬼嘉隆  ——海盗大名
加藤清正  ——虎加藤
崛尾吉晴  ——佛茂助
井伊直政  ——井伊的赤鬼
可儿才藏  ——竹草之才藏
泷川一益  ——重炮手
立花道雪  ——雷之化身、鬼道雪
铃木重秀  ——杂贺孙市
龙造寺隆信 ——肥前之熊
马场信房  ——不死的鬼美浓
名古屋山三郎——日本第一枪
毛利元就  ——西国之雄
南天坊天海 ——黑衣宰相
片仓重长  ——恶鬼
薄田兼相  ——橙武者
秋山信友  ——武田军的猛牛
前田利家  ——枪之又左
森长可   ——鬼武藏
十河一存  ——鬼十河
上泉信纲  ——剑圣、上州第一枪
上衫谦信  ——越后之龙、军神
松野重元  ——主马
山中鹿之介 ——出云之鹿
陶晴贤   ——西国无双的大将
武田信玄  ——甲斐之虎
小幡虎盛  ——鬼虎
新纳忠元  ——鬼武藏
香西佳清  ——盲目大将
羽柴秀吉  ——猴子
原虎胤   ——美浓夜叉
伊达政宗  ——独眼龙
真壁氏干  ——鬼真壁
佐久间盛政 ——鬼玄蕃
佐久间信盛 ——撤退佐久间
足利义辉  ——将军剑圣
正木时茂  ——枪大膳
最上义光  ——出羽之骁将
斋藤朝信  ——越后之钟馗
斋藤道三  ——蝮蛇
织田信长  ——尾张大傻瓜、第六天魔王
织田信秀  ——尾张之虎
真田幸隆  ——攻弹正
真田昌幸  ——正后双能之士
真田幸村  ——日本第一武士
佐竹义重  ——鬼义重
佐佐成政  ——北陆孤狼

集体称号:(以下以称号的音序为顺)
八浜七本枪 ——粟井正晴、岸本惣次郎、国富贞次、小森三郎右卫门、宍甘太郎兵卫、能势赖吉、马场职家
八代十三人众——奥野越前守、高桥骏河守、东织部、东主马、东四郎左卫门尉、东缝殿助、松木左马头、蓑田出云守、蓑田纪伊助、蓑田信浓入道、宮原內记、宮原缝殿助、村山越前守
北条三家老 ——松田宪秀、大道寺政繁、远山纲景
北条五色备 ——笠原康胜(白备)、多目周防守(黑备)、富永右卫门尉(青备)、北条纲高(赤备)、北条纲成(黄备)
北条八老  ——松田宪秀、大道寺政繁、远山纲景、笠原康胜、多目周防守、富永右卫门尉、北条纲高、北条纲成
村上八人众 ——西条义忠、森村清秀、信田隆生、屋代道斋、盐崎八郎、五加重成、石川高清、高阪范重
大坂城七将星——真田幸村、长宗我部盛亲、木村重成、后藤又兵卫基次、明石全登、毛利胜永、大野治房
大坂七手组头——青木一重、伊东长次、中岛氏种、野野村吉安、速水守久、堀田盛重、真野赖包
德川三杰  ——本多忠胜、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四天王 ——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十六神将——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神原康政、井伊直政、松平康忠、内藤正成、平岩亲吉、鸟居元忠、大久保忠世、服部半藏、高木清秀、米津常春、渡辺守纲、鸟居忠广、大久保忠佐、蜂屋贞次
岛津四兄弟 ——岛津三郎左卫门义久、岛津又四郎义弘、岛津又六郎岁久、岛津又七郎家久
大友双璧  ——立花道雪、高桥绍运
丰臣五大老 ——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担任)
丰臣三中老 ——生驹正亲、堀尾吉晴、中村一氏
丰臣五奉行 ——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
丰后三老  ——吉冈长增、吉弘监理、臼杵监速
肥前三城七骑——今道纯近、大村纯辰、朝长纯基、朝长纯盛、藤崎纯久、宫原纯房、渡边纯纲(又称为大村家七勇士)
府中三人众 ——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
锅岛三生  ——锅岛信生(直茂)、石井生札、下村生运
冈崎五人众 ——天野贞有、石川忠辅、植村新六、内藤义清、林藤助
海赤雨三将 ——海北纲亲、赤尾清纲、雨森弥兵卫
黑田双璧  ——母里太兵卫友信、后藤又兵卫基次
黑田八虎  ——井上之房、栗山利安、黑田一成、黑田利高、黑田利则、黑田直之、后藤基次、母里友信
黑田二十四将——黑田利隆、黑田利则、黑田直之、栗山利安、堀正儔、益田正亲、母里友信、野村佑胜、野口一成、后藤基次、黑田一成、久野重胜、井上之房、菅正利、小河信章、桐山信行、林直利、吉田长利、村田吉次、竹森次贞、衣笠景延、三宅家义、毛屋武久、原种良
会津四家老 ——佐世、富田、平田、松本
加藤清正十六将——加藤舆右卫门、加藤右马允、加藤清兵卫、角(右边添一“鸟”字)平次、龙造寺又八、庄林隼人、贵田孙兵卫、吉村吉左卫门、山內甚三郎、九鬼四郎兵卫、天野助左卫门、木村又藏、森本义太夫、斋藤主水、赤星太郎兵卫、饭田觉兵卫
贱岳七本枪 ——福岛市松正则、加藤虎之助清正、加藤孙六嘉明、肋阪甚內安治、片桐助作且元、平野权平长泰、糟屋右卫门尉武则
立花四天王 ——由布惟信、十时连贞、安东家忠、高野大膳
六角义贤六宿老——蒲生贤秀、后藤秀胜、近藤贞治、平井定武、三云成持、目贺田纲清
芦名四天王 ——佐世种常、富田滋実、平田盛范、松本舜辅
利休门三人众——蒲生氏乡、细川忠兴、芝山宗纲(监物)
利休七哲  ——蒲生氏乡、细川忠兴、高山重友、古田重然、芝山宗纲(监物)、濑田伊繁、牧村利贞
龙造寺四天王——成松信胜、百武贤兼、江里口信常、木下昌直(或円城寺信胤,有争议)
六角两藤  ——后藤贤丰、进藤贤盛
美浓三人众 ——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
美浓四人众 ——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不破光治
毛利两川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
毛利四武士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贞俊
毛利五奉行——赤川元康、粟屋元亲、桂元忠、国司元相、儿玉就忠
毛利十八将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贞俊、穴户隆家、吉见正赖、天野隆重、桂元澄、儿玉就忠、志道广良、粟屋元秀、赤川元助、熊谷信直、粟谷元亲、国司元相、井上元兼、饭田元亲、渡辺左卫门
那须七骑  ——芦野氏、伊王野氏、大关氏、大田原氏、千本氏、那须氏、福原氏
尼子新宫党 ——尼子国久、尼子诚久、尼子丰久、尼子敬久
尼子三杰  ——熊谷新右卫门、立原久纲、山中鹿之介
尼子七马士 ——马井汲之助、马饲舍人、马川渡之助、马路走之助、马冢登之助、马山翔右卫门、马木彦右卫门
尼子九牛党 ——牛井谷右卫门、牛尾幸清、牛冈草之助、牛饲糖右卫门、牛川飞右卫门、牛田源五兵卫、牛田锄右卫门、牛尿踏右卫门、牛引夫兵卫
尼子十旗  ——赤穴光清、牛尾幸清、大西氏、熊野久家、神西三郎左卫门、诹访部(三刀屋)久扶、马来(真木)氏、松田诚保、三泽为幸、米原纲宽(又称为“尼子十砦”)
尼子十助(介)——秋上伊之助、植田稻叶之助、大谷豬之助、柴桥大力之助、高桥渡之助、寺本生死之助、早川鲇之助、深田泥之助、山中鹿之介、横道兵库之助
尼子十勇士 ——山中鹿之介、早(今)川鲇之介、薮中荆之介、秋宅庵之介、横道兵库之介、寺元(本)生死之介、尤道理之介、植田早稻(苗)之介、深田泥之介、小仓鼠之介(根据《战国百科》记载)
蒲生十三勇士——赤座隼人、谷崎忠右卫门、上阪左文、生驹弥五左卫门、阪源次郎、安藤將监直重、上阪源之丞、本多三弥正重、橫山喜內、林五郎左、上野田主计头、仪俄忠兵卫、后藤喜三郎高治
浅井四翼  ——矶野员昌、大野木国重、野村定元、三田村休俊
清洲三奉行 ——织田信秀、织田因幡守、织田藤左卫门
谦信双璧  ——柿崎景家、甘糟(粕)景持
三岛村上水军——能岛(村上武吉)、来岛(来岛通康→来岛通总)、因岛(村上吉充)
三国司   ——伊势北田氏、土佐一条氏、飞弹姊小路氏
三河三奉行 ——天野康景、高力清长、本多重次
三好三人众 ——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
摄津三守护 ——池田胜正、伊丹亲兴、和田惟政
山名四天王 ——田结庄是义、太田垣辉信、垣屋续成、八木丰信
三山城   ——竹腰正信、直江兼续、横山长知
上田七本枪 ——朝仓藤十郎宣政、斋藤久右卫门利信、镇目半次郎惟明、什左次右卫门久正、户田半平光正、中山助六郎照守、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
矢中七骑  ——秋山逢殿助、大泽备后、栗原内记、长嶋因幡、福岛嘉兵卫、真下下野、松本九郎兵卫(又称“和田七骑”)
筒井左右近 ——岛胜猛(左近)、松仓重信(右近)
桐生七骑  ——芥川能登、荒蒔式部、小曾根筑后、高草木筑前、东宮民部、松岛淡路、松岛式部
田山七武士 ——伊丹总坚、长续连、温井总贞、游佐续光、游佐宗円、平总知、三宅总广
天下三秀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松永久秀
天下七兄弟 ——稻叶正成、可儿才藏、辻小作、谷卫友、中黑道随、丹羽山城、渡边勘兵卫
土佐七雄  ——长宗我部、香宗我部、吉良、本山、安芸、津野、大平
武田三弹正 ——高阪昌信(逃弹正)、真田幸隆(攻弹正)、保科正俊(枪弹正)
武田四名臣 ——马场信房、内藤昌丰、高阪昌信、山县昌景
武田二十四将——武田胜赖、武田信繁、武田信廉、穴山信君、高坂昌信、马场信房、真田幸隆、原虎胤、内藤昌丰、原昌胤、秋山信友、板垣信方、山本勘助、三枝守友、小幡虎盛、真田昌幸、饭富虎昌、横田高松、山县昌景、土屋昌次、多田满赖、甘利虎泰、小山田信茂、小幡昌盛
武藏四家  ——成田氏、玉井氏、奈良氏、别府氏
武藏七党  ——猪俣党、私市党、儿玉党、丹党、西党、村山党、横山党
小豆坂七本枪——织田孙三郎信光、织田造酒丞信房、佐佐孙介胜重、佐佐隼人正政次、冈田助左卫门重善、下方左近贞清、中野又兵卫一安
蟹江七本枪 ——阿(安)部忠政、大久保甚四郎忠员、大久保治右卫门忠佐、大久保新八郎忠俊(利)、大久保新十郎忠世、杉浦八郎五郎镇贞、杉浦物左卫门镇荣
西美浓十八将——相场国信、衣斐光兼、揖斐光亲、岩手道高、轻海光顯、国枝正则、郡家光春、小柿长秀、小弹正国家、高桥治平、竹越守久、竹中半兵卫重治、所信国、林道政、船木义久、松山正定、八居国清、山岸光信
信浓的四大将——木曾义昌、村上义清、小笠原忠实、诹访赖忠
小倭七人众 ——稻垣氏、臼木氏、冈村氏、小泉氏、堀山氏、满贺野氏、吉悬氏
新阴流四天王——丸目藏人佐长惠、柳生但马守宗严、穴泽净贤、匹田文五郎
一乘谷四奉行——朝仓景连、前波景定、小泉长利、河合吉统
伊贺上忍三家——服部家(服部保长,即服部半藏正成之父)、藤林家(藤林长门守保丰)、百地家(百地丹波守)
越后十七将 ——甘糟(粕)近江守景持、荒川伊豆守、饭盛摄津守、宇佐美定行(盈?)、鬼小岛弥太郎、柿崎景家、唐崎左马之介、斋藤朝信、田(右边添一“鸟”字)山周防守、神藤出羽守、高梨政赖、直江兼续、直江景纲、永井丹波守、本庄繁长、毛利上总介、桃井赞岐守
宇喜多三老 ——长船贞亲、冈利胜、户川秀安
姊川七本枪 ——渡边金大夫、门奈左近右卫门、伊达舆兵卫、伏木久內、中山是非之助、吉原又兵卫、林平六
最上八盾  ——天童氏、饭田氏、尾花泽氏、盾冈氏、长静氏、成生氏、延泽氏、六田氏
斋藤六人众 ——安藤守就、氏家卜全、竹越尚光、长井卫安、日根野弘就、日比野清美
真田十勇士 ——根津甚八、三好清海、海野六郎、三好伊三、览十藏、雾隐才藏、猿飞佐助、望月六郎、穴山小助、由利镰之助
织田双璧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
织田四天王 ——柴田胜家、羽柴秀吉、明智光秀、泷川一益
织田四家老 ——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柴田胜家、佐久间信盛(歌谣分别称之为:木棉藤吉,米五郎左,勇敢柴田,倚重佐久间)
织田五奉行 ——菅谷长赖、长谷川秀一、福富秀胜、堀秀政、矢部家定

日本简史

日本国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古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及采集为生,构成了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转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广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和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引了大陆的高度物资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及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大化革新”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中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日本战国史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及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遥遥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及人民的强而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制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近代史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
图文版权所有,不得擅自转载。

平成17年6月以前日记之说明

注明:该说明补充于平成28年,目的在于说明该博客中日记的起始时间。
该博客的日记时间为平成17年6月至今,6月以前之日记因采用纸质(非电子版),无法进行文字发表。
因此暂时不予公开,纸质日记的大致内容可参阅编号[130218]之日记。

======
kujou_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