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09]放在盒子中的笔

4月7日撰:
  由于昨晚的睡眠不足,我破天荒的进行了一次久违的午睡活动。因为下午第一节有课,午睡活动只持续了一小时就匆匆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伴随着无限困意和模糊意识的下午课程。
  昏昏沉沉地来到教室以后,我就立刻趴在桌子上准备呼呼大睡了。此时ZH同学正在我右方专注的拿着手机看小说,而LC同学则在我后边一边玩弄着手机上网一边看着那整天被他抱着不放的GRE辅导书。后来不知为什么我就和LC同学聊了起来,也许是因为他那GRE上的辩证论题作文引起了我的兴趣,但是那种以考查英语水平为目的的作文对于论题的讨论深度显然是不够的。
  就在这时,我随口提出了一个证明题。事后我才发觉这个证明题简直是我这几天来提出的唯一一个有创意的论题。(虽然我承认这几天似乎我也没提出过什么。)是这样的,当时我随手从笔袋中拿出一支笔,转身对后边的LC同学说:“我手里有一支笔,现在我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我打开一本书,示意它被假设为一个盒子,然后把笔放进去,继续说,“你看见我把它放在盒子里了,所以现在它在盒子里,”说完我把书本合上,“然后我把盒子盖上了,请证明我的笔现在在盒子里!”后来,很意外的,这个命题被我们讨论了很久很久。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两人都是无聊的白痴,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证明和讨论吗?你刚才把它放在那儿,没人动它它当然还在那儿,再不行也可以打开看看嘛!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那么简单的。听我慢慢解释,我们找从把笔放入盒子到关上盒子的任一时间点设为t1,找从关上盒子到打开盒子的任一时间点设为t2,打开后观察的任一时间点设为t3,那么按照所谓大多数人的方法,无论是因为我一开始把笔放在那儿,还是因为之后打开看见笔在那儿,都仅能证明在时间点t1或者t3,笔在盒子里,而对于我所说命题中的“现在”,即时间点t2笔在盒子里却无法得到证明。对于前者的证明方法来说,它所使用的理论是:在时间点t1笔在盒子里,那么在没有受任何外力改变的情况下到达时间点t2时它仍应在盒子里。(此处并非牛顿定理,牛顿定理是物体相对运动的范畴,此处是存在性的范畴。)那么我想请问:何以证明以上命题的正确性?如果该命题无法论证,使用它就显得毫无意义。一个证明是需要严谨的条件和合理的推理的,因此此方法不成立。那么同理可否定后者的证明方法。
  于是在经过了那么一场自说自话的讨论后,我和LC同学公认以我们现在的逻辑和数学水平,无法证明笔在盒中的命题,而后来我们甚至又提出了盒中不仅没有笔还有支香烟的假设,但终无法证明。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哥德巴赫猜想,在基础科学中往往就是这样,越是简单的东西却越难以得到证明。
  后来在临近下课的时候,LC同学让我看他GRE辅导书上的一则英文论证命题作文,材料如下:“在一个Party中,6个人因食用了某食品店提供的含有有害菌类的鸡蛋而中毒,事发后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在未被食用而剩下的另10枚鸡蛋中均未检测到这种菌类,因此食品店不负责。”试论述此观点是否正确。然后LC同学说这篇作文旨在说明一个逻辑,即“不能因为该事件发生的证据不足而证明该事件没有发生”。我听了后哈哈大笑,说:“那么说来,你之前开玩笑说的我的笔在盒中变成香烟也是可能的咯?因为同样没有证据说明它没有变成香烟。”因此争论到最后,我和LC同学便得出如下更为荒谬的结论和更多的推论,如:笔在盒盖关闭的时候,有一定概率变身成为一支香烟或者其他容积允许的物品,但是一定会在打开盒子时还原;多支笔同时放入关闭盒子时,它们在同一时刻变为香烟的几率要比单独一支变为香烟的几率小的多;我笔袋中所有笔同时变身成为苹果的几率几乎没有,因为笔袋装不下。
  这些推论不禁使我笑得前仰后合,但是突然间我似乎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兴奋的思维,使我猛然清醒并想起了什么。虽然我们的设想过于荒诞,但我隐隐感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努力去回想,思绪回到了初中或更早的年代。
  量子力学,在我年纪较小的时候曾将其视为一种对科学奥秘探索而得到的乐趣,那时我太幼稚了,对科学家们的说法除了崇拜和认同没有其它东西在里面,是一种纯粹的孩子式的求知和对知识的接受。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则来源于很久之前爱因斯坦设想的一个试验,基于量子力学的一条经典理论,一切物体在被观测之前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这条理论并不是所谓的第三者观察主义(唯心主义的一个分支),而是说明了未被观测物体以概率形式存在的概念,这个试验的理论内容是:把一对手套分成两只,随机把它们装进两个盒子,你并未观察过哪一只装进了哪一个盒子,因此当你拿到其中一个盒子时,盒子中的手套是处于左手手套或右手手套不确定的变化中的,这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不确定原理(又称测不准原理)在宏观物体上的表述,在你未打开盒子前,盒中的手套总是在左手手套或右手手套之间跳跃变化,而另一只盒子中也同样有着跳跃变化,但是两盒中的手套始终会保持一左手一右手,这也是当时提出的一种两者间是否存在超光速通讯的量子学界难题。
  那么再次回过头来看之前我们提出的笔在盒中的命题是否也可以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命题便可引申为任何物体在不受观察时候的存在都是一种概率。这是否可以得到理论证实呢?也许可以,但是以我这样一个外行人的水平,显然无法用公式或数学模型证明它们,于是之前一切也便成了空想。

4月8日撰: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会好奇,问我究竟是从哪想来的那么多“歪理邪说”。我想告诉各位,在我年少的时候,曾热衷于诸如自然探索一类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很多和我差不多年代的孩子们小时候都喜欢过的东西吧。只是那种热情和那段记忆已经被我遗忘太久了,直到遇到笔在盒中这个问题之后才再次回想起那些已经很久没有使用的知识和记忆,就像一个电子被某种能量刺激转为激发态一样,于是才有了浩浩殇殇的本篇文章,才有了我曾经记忆的复苏。或许,那些东西,从未被我放弃过。
  去年放假回家的一天,我翻出了我初中时代的几本笔记本,打开他们,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摘抄和记录,都是关于计算机、天文、物理、数学、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从一条条定义和概念,到一张一张的整文摘抄,有些甚至还加注有手绘的插图,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数量之庞大,令我吃惊。那种儿时的热情也许我再也无法体会了,那已经是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自己。翻开它们的每一页,细细阅读,我的回忆也被一点点的揭开,波尔、薛定谔、爱因斯坦、霍金,他们竟是我当时最崇拜的人,而那时在父母的眼中,他们研究的却大多是世界上最无用的科学。曾几何时,我也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曾几何时,我也把《果壳中的宇宙》(霍金著)当作自己心目中的《圣经》。以太效应、薛定谔之猫、平行宇宙、质能方程、不确定原理、熵理论、量子力学……这些曾经挂在嘴边的东西现在看来都那么遥远。因为初中毕业后,我变得现实了,现实主义使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在我的大脑中付之一炬,使它们成为我记忆中的一堆炭灰。回想初中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和WY同学一起闲扯那些理论的时日,宛如一段逝去的梦。
  后来,上了高中以后,就再也未曾触及任何有关这方面的东西了,取而代之的是漫画与网游。记得刚到大学的某一天,小T问我是否知道弦理论(即认为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是十维空间的弦),我说,不清楚。其实呢,弦理论虽然很早就有,但是直到我上高中的那几年才频频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科技杂志中,被世人所熟悉,而那时的我,也许在玩传2的私服,也许在玩RA2,也许在玩RO……这也是我之后很少提及弦理论的原因。再后来,没什么可说的了,对那些东西的兴趣也已全无,不能当饭吃的东西知道再多又能怎样?
  但是换个角度思考,那种儿时的热情和求知精神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生活的乐趣正是这种对某种事物的偏执,人们把它叫做追求。不知为何一个笔放在盒子中的问题会引出我这么庞大的回忆,也不知为何我用于写文的废话总是说之不尽、用之不竭。看着我大学宿舍中零乱的桌面和盏盏红灯的成绩单,不禁思考,我现在追求的是什么呢。

4月9日撰:
  本文于昨天深夜完成,当时窗外正阴雨绵绵,使人思绪格外清醒,我在已经断电的寝室打着手电才将这冗长的回忆录写完,然后今天用了一上午才把手写稿敲到电脑上。写了这么多,也许只是想随便抒发点小想法,如果有人觉得本文写作手法过于自恋,还请谅解。
  完成于08年4月9日,三千三百字,L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