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6月4日,而歷史上的今天這個標題我也連續使用了好幾年了。每年都想寫點什麼但每年都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也許歸根結底是變得懶散不想動手了。那麼今年,依舊是和往年一樣的話題,談談歷史上的今天,400年前,1615年6月4日(西曆)。戰國時代最後一役,由德川家康、德川秀忠率領的德川軍對陣豐臣秀賴為首的豐臣軍的大坂之陣,以德川軍的勝利結束,大坂城落城,城池幾乎完全燒毀,豐臣家當主豐臣秀賴與淀夫人在倉庫中自盡。
豐臣家的滅亡,標誌著大阪之陣的結束,同時也是戰國時代的正式結束。這一年時任征夷大將軍的德川秀忠(實際上仍然是其父德川家康的二元政治)奏請朝廷使用了新的年號元和,這也標誌的德川時代的正式開始。直到西方思想所掀起的明治維新到來,才結束了德川幕府240多年的統治。今天,大坂城落城400週年之際,我們圍繞該話題來談談德川家的興起和豐臣家的滅亡。
一、豐臣家的唯一家主
從羽柴秀吉在織田信長在世時代嶄露頭角,到信長因本能寺事件去世,秀吉通過清須會議獨攬織田家大權。以及之後的排除異己,不斷消滅由織田家分裂的異見勢力,足以見得秀吉在亂世中的智慧與奸詐。繼承信長家的勢力後,秀吉不斷擴大其勢力,向天下人的目標邁進,在去年NHK的大河劇「黑田官兵衛」中也對秀吉的野心與智慧進行了描寫。我個人建議感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大前年的「江-公主們的戰國」。
秀吉通過武力和智略,最終將大半日本收入囊中。而對於擁有東北最大勢力的德川,秀吉則通過外交手段,不惜將自己生母送往德川家成為人質,最終成功籠絡德川,使德川對秀吉俯首稱臣。通俗的說秀吉為了統一日本可謂不擇手段,無賴、殘忍、跪舔,而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正是他成功統一日本的原因。一個農民出身的人,通過不斷努力最終受封關白一職統一日本被天皇賜姓豐臣,這也成為了後人講述勵志故事的典型,這種事情也是日本從古至今聞所未聞的,光榮公司所出品的遊戲「太閣立志傳」便是對秀吉建立豐臣家偉業的描寫。
當然農民出身的身份也正是豐臣家興衰史中最大的局限性,雖然編造了自己的公家出身,但內心依舊是一介草民,成為人上人之後隨之出現的就是暴發戶的心態。傾盡全國之金錢造就日本歷史上最大的城池,大坂城,外牆裝飾多用鍍金材料,內部有著著名的全鍍金的金色茶室,與當今迪拜人的土豪設計有的一比。當然這一切都向天下展示著豐臣家的權力與威嚴,並不為過,而暴發戶的心態帶來最多的是,獨斷與專橫,無法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肆意妄為出爾反爾朝令夕改。晚年的秀吉,幾乎到了隨意處死反對者的地步,因此得到「殺生關白」的民間稱號。
豐臣家最終衰落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其一是秀吉晚年時代判斷力喪失,不顧眾多大名反對獨斷的發起對朝鮮的侵略戰爭,並處罰反對者;其次是對基督教的鎮壓,早年藉助基督教之力對抗日本僧眾勢力的秀吉晚年因感受到基督教的威脅而開始鎮壓基督教,並扣押西方船隻處死幾十名傳教士(聖人),國際影響極為惡劣;再次是因為其老來得子,民間傳聞秀吉不是孩子生父,秀吉因此動怒將流出傳言的整條街道數百人全部處死;另外秀吉膝下無子時將關白之位傳給外甥豐臣秀次,而老來得子後反悔,隨即殺死了外甥秀次及其侍女、孩子一家39人;此外,在日本具有極高威望的茶道大師千利休,同時也是秀吉的舊友,也因反對秀吉而被賜死。種種惡行使豐臣家的威望衰落極大。
而最大的原因是豐臣家的權力幾乎集中於秀吉一人身上,秀吉死後豐臣家迅速敗落,加上秀吉是老來得子,其子秀賴當時還是個孩子,豐臣家大權落在淀夫人和家臣石田三成手中。而另一方面,秀吉死後石田三成則積極的進行與德川的對抗,最終在戰國史中最大戰役也是決定性的戰役關原之戰中落敗,造成豐臣家敗於德川家的不可挽回的局面。而石田和淀夫人的專橫跋扈也使豐臣家內部產生了不滿情緒,很多家臣因此背離豐臣投靠德川。大河劇中也多有描寫三成失道寡助的情節。
且讓我們八卦一下,關於豐臣秀賴與之前同樣是秀吉老來得子的鶴松不是秀吉親生子的謠言,其實野史上有諸多說法,傳的最盛的是秀賴是石田三成或是大野治長的孩子,三成即是秀吉的心腹,同時也是淀夫人的心腹,秀吉死後一直不遺餘力的支持著豐臣家(淀夫人和秀賴),而相傳三成乃是戰國第一美男子;而另一位大野治長則是淀夫人乳母的兒子,兩人也來往甚密。加上秀吉生前極好女色,共立側室十幾位,而城中的後宮女人則多達百人,但卻沒有一個孩子,因此有傳言秀吉不能生育,直到遇到茶茶(未來的淀夫人)才有了繼承人,因此民間野史「借種」一說不無道理。但是前幾年在日本歷史節目「歷史秘話」中,有學者發言指出大坂城後宮的管理極為森嚴,野史傳聞並不可信,秀賴很大程度上應該是秀吉的親生孩子。
二、德川家的亂世智慧
某天,有人問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羽柴秀吉同一個問題,杜鵑不鳴怎麼辦。信長回答:殺之,而家康回答:待其鳴,秀吉則回答:逗其鳴。這其實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典故,也是對戰國歷史中最關鍵三人性格最真實的表述。信長的性格急於求成,雖然開創了「天下布武」的事業,卻同樣因為其性格葬身本能寺;而秀吉則善於使用方法,終於完成一統大業;家康則善於坐享其成,在秀吉死後等待時機,最終建立德川盛世。
家康自幼身為人質在大名中輾轉生存,深知戰國的生存之道,在與織田結盟時雖為盟友但仍然受到家臣待遇,而在與豐臣的爭霸中,也願意暫且低頭臣服等待時機。他被稱為老奸巨猾,同時因為長壽民間外號「老烏龜」,在「戰國無雙」等作品中,他總以反派角色出現,永遠不是主角派,但在江戶幕府的歷史中,他卻是創立盛世的神功始祖。他所創立的幕府與政治體系堅如磐石堅持了幾百年,借用中國歷史上評價曹操的話,德川家康也算得上「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豐臣秀吉時代在與豐臣的較量中,雖然德川家康始終無法壓制豐臣秀吉,但他一直都極力做到從未敗給秀吉,小牧長久手之戰中也同樣以勝利者的姿態議和結束。因此秀吉也一直對家康敬重有加,在豐臣時代中家康在豐臣家也有極高的地位。家康並不是身為秀吉的手下敗將而臣服,或者可以說家康從未真正對秀吉臣服過。大河劇「江」中也有秀吉臨死前囑咐秀賴稱家康為父的情節(可能是杜撰),足以見得豐臣時代中德川勢力的強大。
為了削弱德川的勢力,秀吉使用轉封的方式給了德川更大的土地將其支到遙遠的東北江戶,表面上已經立誓臣服的德川自然不能拒絕。江戶也就是現今的東京,在安土桃山時代及以前都是東北荒涼之地,而當時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於京都大阪近畿,也就是關西一帶。不過看過日本地形就會知道江戶一帶其實有日本最大的一片開闊平原,很利於城市的發展,德川家就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重新起家發展慢慢積攢勢力。
秀吉死後,德川家康的野心逐漸抬頭,多次挑撥三成引發矛盾。而一心保護豐臣家的三成為了消滅德川的野心,積極的應戰,最終以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德川軍、伊達軍、黑田軍等聯合軍)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石田豐臣軍、毛利軍、大谷軍等聯合軍)在貫穿日本東西以及山陰山陽道的交通要地關原展開決戰。幾十萬大軍對陣的關原之戰雖為史上最大規模戰役,卻僅僅一天就結束了。因石田的專橫而喪失人心,各大名紛紛倒戈。而具有公家身份的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則成為東軍勝利的關鍵,西軍內部紛紛倒戈兵敗如山倒。而另一方面毛利家佈陣於山上,因為內部分裂,德川的支持者堵住山路使大軍無法參戰最終輸掉戰役。對於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多年前的大河劇「葵-德川三代」。
目前保留下的文物中,德川家康戰前寄給各大名的信件多達百封,而石田三成寄給各大名的信件則寥寥無幾。因此有德川是得道者多助,石田是失道寡助的說法。但這終究只是一面之詞,德川寄出的信留下百封是因為德川是勝利者,而石田的信寥寥無幾是因為石田是失敗者。失敗者的信件被大家悉數銷毀,其歷史也被勝利者抹殺。我們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看見的石田三成也許並非歷史的真實。「借種」的淀夫人,專橫跋扈無人支持的三成,這些歷史又是誰書寫的呢。還是那句老話,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我們看見的三成,也僅僅是德川時代筆下的三成罷了。
1600年(西曆)關原的勝利讓德川成為第一大名,而豐臣家的威望一落千丈,垂死掙扎了十幾年後。德川家通過羞辱、挑撥、借機陷害找藉口的老辦法最終與豐臣家開戰。在長達半年的大阪之陣中,最終攻陷這座不落之城。1615年6月4日(西曆),大坂城落城,豐臣秀賴與淀夫人在倉庫自盡,豐臣家滅亡。從此日本進入德川幕府(又稱江戶幕府)統治時代,改年號為元和。德川幕府雖然創造了240多年的太平盛世,但由於其閉關鎖國政策,科技與思想遠遠落後西方。直到1853年美國的佩裡船長率艦隊抵達日本(史稱黑船來航),讓第一次看見蒸汽船的日本人震驚,從而成為了1867年大政奉還和明治維新的導火索。
明治維新雖然結束了德川的統治,但因坂本龍馬等人的努力,德川家最後以民主的方式和平退還政權。其後在議會中也獲得席位,至今德川的後人依舊經營著德川紀念財團。
三、今天的大阪城
也許有人會疑問前文的「大阪城」為何使用的寫法是「大坂城」,這是為了尊重和還原歷史。大阪城的寫法原本是「坂」字,但因幕末時代時局動蕩,維新前夕坂本等人企圖顛覆幕府政權,加上「坂」拆開文字解讀有武士謀反的意味,因此為了避諱將「大坂城」改為了「大阪城」。
當今的大阪城公園,已經成為關西旅遊的必經之地。而我們現在所看見的大阪城,實際上並非豐臣秀吉所建造大阪城的原貌。雖然大阪城一直保持五層天守的結構,但豐臣秀吉所修建的大阪城,是外牆均為黑色,瓦簷鑲金的設計,該城在前文所述的大阪之陣中被德川軍燒毀。其後在德川幕府時代,大阪城被重建為外牆均為白色的德川時代建築,而在1665年大阪城遭遇雷電引發的火災天守閣再次燒毀。直到1930年才由明治政府重建,重建風格為下四層為白色德川風格,第五層保持豐臣時代的黑色風格。而在1945年太平洋戰爭的大阪大空襲以及其後美軍管轄中再次失火導致部分建築受損,索性天守躲過一劫。因此我們現在所看見的大阪城公園的大阪城,是1930年重建,並在戰後考證翻修的大阪城。
從大阪城的歷史到大阪城的今日至此就全部講完了,因為最近工作生活較忙以及手頭也沒什麼資料,加上文章有一半是在火車上寫的,而且還分了兩天才寫完,文中的故事情節基本都是靠記憶胡謅,所以不免有很多疏漏和錯誤,如有讀者發現敬請指正。
完成於平成27年6月5日
kujou_rin
相關文章:歷史上的今天,大阪之陣
https://lilith.pro/nikki/1157